叉车操作 叉是指用于装载和卸货运输托盘产品的各种轮式车辆,广泛应用于港口、车站、机场、工厂车间、仓库等行业,是托盘、集装箱运输的基本设备。
01。
装载机行业发展良好。
近几年,全球经济总体发展良好,经济一体化结构特征明显,工业汽车销售保持稳定增长。但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,工业车辆需求也同步下降。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在中央统一指挥、高效运作、快速反应、科学跟踪、率先控制疫情、为经济重回正轨提供了重要前提,国内制造业和物流业快速恢复,对叉车市场的需求迅速回升。有数据表明,从2020年1月到11月,中国叉车累计销量达到72.56万辆,同比增长30.3%。
在叉车下游应用市场结构中,运输行业所占比例最高,为21%,是叉车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,其次是电气机械,占12%。总的来说,叉车的覆盖面非常广,市场需求相对稳定。
02。
装载机电动化已势在必行。
叉车按能源消耗的方式可分为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,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。具体地说,叉车内配件价格便宜,购买容易。柴油机可靠性高,动力足,但柴油成本高,烟尘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;目前,电动叉车价格大约是内燃机叉车的两倍,但其噪音小,符合环保要求。
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叉车销售结构的变化,电动叉车销量持续增长,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36.7%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50.3%。但是,与此相比,发达国家电动叉车的销售份额达到了60%,因此,国内电动叉车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,预计我国电动叉车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。
在绿色环保、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,叉车行业有望在电动化的道路上继续发展,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,更重要的是搭上电动化、万物互联的潮流班车。电叉车以其低污染、低噪声等特点,在仓储、批发、零售、食品、医疗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。此外,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,中国政府也相继颁布了相关环保法规,以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。由于边远地区对电动、环保叉车的需求不断增加,以及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和支持,中国叉车行业结构在逐步转变,电动叉车需求持续增长,电动叉车产品比重将持续增加。
03。
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叉车的市场需求。
在物流行业中,叉车是不可缺少的工程车辆,是物流行业的重要工具。目前,中国的社会物流总量正在稳步增长,对仓储业的需求正在增加。近年来,中国仓储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,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。国民经济增长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激发了物流业务量。
2020年,由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,各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。我国依靠体制优势和华夏儿女的顽强拼搏,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,经济逐步恢复正常,物流业务逐步恢复正常。国内物流总量于去年6月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。1-11月,社会物流总量达到266.2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3%。物流业需求复苏,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,营业收入增长加快。整体来看,国内物流行业总体平稳向好。但叉车作为提高物流装卸效率的机械设备,必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,给叉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需求空间。
04。
外需推动中国叉车出口的增长。
随着我国叉车产品结构的改善,产品附加值高,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认可,以安徽合力、杭叉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叉车企业成功嵌入全球叉车供应体系,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升。安徽合力公司产品已通过EC型式检验,是顺利进入欧洲市场的前提条件;杭叉集团已与国际快递巨头UPS建立了合作关系,正在扩大国内叉车的覆盖范围。在国际市场中,中国叉车产品的优势正在显现。
根据公开资料,过去五年,中国电动叉车出口量从2014年的66,000台增加到2020年的23.7万台,叉车出口量逐年上升。
世界智能浪潮席卷全球,站在百年未变的十字路口,中国坚定不移地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,相继提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工业4.0”等政策纲领。我国叉车行业正向智能化、环保方向发展。国内、国际上有实力的叉车公司也加快了叉车相关产品的研发,试图在竞争环境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。
我国的叉车行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。产业发展之初,来自各国的汽车及机械设备制造商纷纷入局探索。伴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,领先企业凭借资源优势积极整合扩张,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,导致部分国家叉车行业出现寡头竞争格局。当前,日、德、美、中、韩三国的前十名汽车占据第二。
在国内叉车行业格局中,整体竞争格局比较稳定,市场分布相对集中。业内前二名占据了国内叉车市场45%的份额,即使在电动叉车市场上,这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75%。业内第二位的是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。但是,中国叉车单位价格偏低,下游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,国内叉车市场需求持续旺盛,国内叉车企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